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牧野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彭城之战、昆阳之战、虎牢关之战、长勺之战等。以少胜多,就是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取胜的关键,一般都是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
彭城之战
汉元年四月,诸侯罢兵西下,各就封国,项羽回到彭城去做西楚霸王,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许多人心怀异志,蓄谋反叛。五月,前齐相田荣和汉王刘邦在东、西两面同时起事,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出兵陈仓。八月击溃章邯,同月收降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占据三秦之地。
汉二年四月,刘邦趁项羽胶着于东面战事之际,率五军诸侯约集五十六万人背后突袭,占领了西楚都城彭城。面对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3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在胡陵至肖县采取包围闪击,肖县东南有刘邦兵数营扎住。
项羽军夜间抵肖,利用拂晓,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早晨开始进攻与汉军展开大战,中午就大破汉军。经过几天追杀,刘邦56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绉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战车300乘,虎贲3000人,步兵数万人以及庸卢、彭、蜀等部族的联军,总兵力4.5万人,出兵东征。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王出动的兵力总达70万,但大部分为奴隶、俘虏组成,因此战力不强,最终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淝水之战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此时的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了前燕、前凉、代等割据国家,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公元383年,前秦国主苻坚率百万兵伐晋,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但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袁绍在兵力、粮草、军货、财力上占据明显的优势,相持数月后,曹操一度失去坚守的信心,后被荀彧劝住。战争转折出现在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许攸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因此导致袁绍军心动摇,内部分裂,主力被击溃。
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由于而死,曹操彻底趁机击败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