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习网实用文档工作计划内容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2023-11-22 09:15:01 工作计划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 指导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人教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材功能的转变。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范例、话题,是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文本,是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棍。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从整体上把握这套教材的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弄清每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本年级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平时娇生惯养,集体主义思想淡薄合作意识很差,法制观念不强。另外,二年级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还不稳定,意志品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相对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时,二年级的小学生一种责任感和自尊心逐渐产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应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抓住这个极好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不多,但模仿性较强,因此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榜样意识。

三、全册教学目标

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

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

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结合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教学中,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3、充分利用电视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在实践中学会为集体服务,以树立集体荣誉感。

5、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加强道德行为的教育。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总体思想素质比较高,上进心比较强,人人热爱班集体,个个能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差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好转,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干部责任心强,有为大家服务的精神。卫生意识比较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已经养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优差悬殊较大,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走神,爱摆弄小东西,思想开“小车”,作业态度不端正,书写质量差,拖拉现象严重

二、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争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 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要求,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推进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进一步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根据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规律,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增强儿童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一)课程改革工作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指导工作。

经常性深入学校听课及参加年级集体备课, 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当前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学科中心组的研究活动,增强中心组的凝聚力和幅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具体教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积极规划、组织、指导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2、加强对本学科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教育观念,增强课程意识,提升教研能力,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扎实开展好新课程培训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自身的学习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强化研究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育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以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育。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积极发现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逐渐丰富新课程资源,使教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

(二) 课题研究工作。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研究活动,在课题研究中给一线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争取今年下半年结题。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学生导、学、做统一的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 工作安排:

二月

1、 下校检查开学工作及备课情况。

2、 学科中心组及思品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3、 课题组活动。

4、 集体下校。

三月

1、各年级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

2、课题组及中心组活动。

3、集体下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六年级研究课)

四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

3、教学交流研讨课活动。(三、四年级研究课)

五月

1、下校听课。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二年级研究课)

3、课题组活动。(成果收集及整理)。

六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课题组研究课)、

七月

1、学期总结工作。

2、收集学科资料。

猜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