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习网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大班泥塑总结

2023-11-24 13:39:01 工作总结

大班泥塑总结 篇1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他们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工的制作,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在兴趣和冲动中开始了创作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泥土,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用橡皮泥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泥工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泥工特色活动开展了一学期,在这期间我们始终把培养孩子捏泥的技巧及想象力创造力放在首位,我的收获是: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1、实际出发,单个成形

从生活中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尽量把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物体安排在同一个主题单元里进行练习。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分析比较练习后,不但让孩子比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物体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利用儿歌的形式把塑造形体的步骤、要领说出来,从语言感知——形象思维——具体行动,训练手部技能技巧的发展。如捏鲤鱼时,我用这样的儿歌来引导:搓个大圆做身体,片片鱼鳞剪剪剪,前面再来剪一刀,鲤鱼张开小嘴巴。搓个小圆压压扁,拿把剪刀剪一剪,身体放在尾巴上,我的鲤鱼做好啦。

2、由简到繁,多个组合

一开始的活动内容可以选简单点的,如二指捏做腊梅花,搓圆、压扁、再用二指捏的.方法固定到树枝上,看着枝头绽放的花苞,大家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激发了他们下次活动的兴趣。然后逐渐开始进行平面造型,如:小松树、大熊猫。也可尝试进行简单的立体制作如:螃蟹、企鹅、鲤鱼等。

3、多讲评,多办展览,多参观

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因为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孩子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我就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等形式,挑几件有典型缺点的作品来,让大家一起来讲评,一起来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能力。

二、以点带面,以面带点

以点带面将一些新的内容和技法先教给孩子们,让他们采用内容归类系列变化学习方法,探索出泥工制作变化的规律,再让他们去辅导其他伙伴练习。如胡萝卜形系列,就是依据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萝卜这一特点,通过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体。就象胡萝卜形通过变化,可塑造出辣椒、香蕉、黄瓜、玉米、飞机、鲨鱼、鲸鱼、金鱼、老鼠、乌龟、鸭子、鹅、青蛙等。再如瓶子形系列,依据某些动物身体类似瓶子形状这一特点,由基本形变化塑造出不同动物,如:猪、羊、大象、牛、孔雀、公鸡等。这样,以点带面,老师可以省去许多精力,而且他们在手把手的教与学中,建立了友情,培养了集体主义和互帮互学精神。同时我还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在进行分别指导时,我就特别注意帮助能力差的幼儿,不会捏的要进行个别示范。对不喜欢捏泥的幼儿要分析原因,是技能上有困难,还是对自己做的形体不满意,塑造时用泥不够了,还是别的原因?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指导,教师要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完成泥工的信心,对一些做得快的幼儿可启发再做一些有关的东西,进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反应较慢,不能马上领会或掌握新的内容。一个活动下来,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完成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时间不够用完不成目标,不了了之。长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对泥工就失去了兴趣,甚至形成厌恶泥工的心理障碍。为了杜绝这一弊端的出现,创设泥工活动区,给孩子创造主动进行泥工活动的场所,这样使能力强的孩子继续巩固练习,施展他们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能继续完成他们没有达到的目标。多指导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们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队的"点",跟上整个"面"。对他们,要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不自卑,树立起信心,共同进步。在创设泥工区域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泥工材料,各色橡皮泥、剪刀、糨糊、手工纸等等,另外准备多种色彩颜料盘。使孩子取放方便,这有利与他们主动地画画、剪纸、泥工制作等。这样,打破了死板的美术课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孩子在活动时间自由选择,主动地投入到喜爱的泥工活动中。

一团团泥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创作着、游戏着,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从而诱导孩子积极创造、将勇于求异的成就感。

大班泥塑总结 篇2

在进修学校幼研室董亚丽老师的指导下,在林莲叶园长的带领下,在我们幼儿园美术课题执教老师三年来不断调整课题计划、完善课题开展的方式下。经过我们大家三年来共同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工作,现将三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定泥塑课题计划,完成研究目标

从20xx年开始,每个学年初的九月份我们开始制订美术课题计划,而研究目标的制订我们遵循从易到难的特点,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泥塑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泥塑活动,使幼儿经历创作的过程,体验语言创编活动的乐趣。并结合幼儿园教师及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美术技能,加强泥塑技能训练;通过欣赏,激发幼儿创作愿望,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其中更侧重于如何抓住自己所要塑造的物体形象。此外,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们加强了对子课题组和总课题组的协调管理,我们每月定期开展总课题组的学习交流活动,在课题组之间进行观摩研讨,通过互相观摩,促进子课题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这种定期观摩、研讨的活动形式既确保了课题的正常开展,又起到了一种较好的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作用。

二、通过创建子课题,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泥塑活动课程

子课题1、《美味的食物》:①泥塑活动:《汤圆》;②泥塑活动:《冰糖葫芦》;③泥塑活动:《饼干》;④泥塑活动:《饺子》;⑤泥塑活动:《薯条、面条》;⑥泥塑活动:《麻花》。

子课题2、《实用的物品》:①泥塑活动:《凳子》;②泥塑活动:《桌子》;③泥塑活动:《蚊香》;④泥塑活动:《拖鞋》;⑤泥塑活动:《鞭炮》;⑥泥塑活动:《礼花》;⑦泥塑活动:《项链》。

子课题3、《漂亮的植物》:①泥塑活动:《大树》;②泥塑活动:《树叶》;③泥塑活动:《葡萄》;④泥塑活动:《椰子树》;⑤泥塑活动:《彩色的花》;⑥泥塑活动:《鸡冠花》;⑦泥塑活动:《郁金香》;⑧泥塑活动:《荷花》。

子课题4、《可爱的动物》:①泥塑活动:《螃蟹》;②泥塑活动:《金鱼》;③泥塑活动:《蝴蝶》;④泥塑活动:《燕子》。

三、泥塑课题开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教学策略

一开始,我让幼儿参观一些泥塑作品,从而对泥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接下来,当孩子对泥有了一定认识以后我就要他们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象牙签、纸片、绳子等,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当然,在泥塑活动过程中,我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也就是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捏你所想的东西,而是边看边教边容入边体会边引导。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

课题实行中,我注重的不是捏的到底象不象,捏、压 、揉是否到位,是否规范,而是幼儿作品中有没有创新的成分,幼儿的作品是否能像语言一样会"说话",幼儿在创作中是否提高了能力,小肌肉是否发展了,课题开展中,我看到了我们班的幼儿敢于表现,有表现。在此,我看到了他们点滴的进步,虽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在实践中老师只要继续用"赏识教育"来肯定幼儿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会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的。

四、泥塑课题开展的成效和局限

经过三年的实践,泥塑课题的开展初见成效。教师通过县级课题教学观摩、片区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互相观摩、交流,围绕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使得教师在活动设计上和活动反思评价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上学期张淑芝老师向县课题组成员展示了大班泥塑活动《绞绳状的`学习》,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了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泥塑活动,也让幼儿对泥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很有想象力,此次活动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泥塑作品,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执教教师也能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把优点继续完善,把课堂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避免,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然而,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感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做得还不够,以致课题的开展呈现单一化,而如何实现课题多元化的开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此外,本园存在一些现实和经费不足的因素,操作材料(橡皮泥等)较有限,为了使操作材料(橡皮泥等)能够反复使用,只能为作品拍照,没能留下幼儿的原作品,这点也是较为遗憾的,希望通过家园,师幼的共同努力,今后可以把课题做得更好。

大班泥塑总结 篇3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本节课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玩泥的各种技巧,而且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和发展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意识到孩子们却是缺少科学的感知事物,那怎样让孩子用证据说话呢?于是我增加了让幼儿学习一些整体塑造,让幼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塑造。要求幼儿会塑出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简单的情节,能大胆的按意愿塑造.并给捏出的泥塑图上你喜欢的颜色。

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其中包括了泥塑。开展好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 的熏陶和艺术审美的教育,而且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泥塑的重要特征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了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

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既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唾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目的。在手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心。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彩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性,引导幼儿去发现彩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出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彩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于是,我们将这个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并逐步的发现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逐渐启发幼儿捏简单的物体。如:在圆上添加小棍变成圆形棒棒糖、变成太阳公公等。教师在指导时注重的不是形的像与不像,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幼儿的参与态度。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

幼儿塑型后,我们注意启发幼儿总结方法:"你用什么方法捏的?",孩 2 9

子们经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总结出:搓一搓变一变、团一团变一变、压一压变一变、剪一剪变一变、卷一卷变一变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幼儿的思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乐此不彼。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玩泥的各种技巧,而且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充分调动和发展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猜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