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祠号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口市东南方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6.7公顷。清光绪十五年(1889),海南人民为纪念唐宋间被贬谪来海南岛的唐朝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而建,遂有“五公祠”之称。
五公祠由主楼以及两侧的苏公祠、学辅堂、五公精舍、观稼堂、伏波祠、浮粟泉、cwNB236W猛ず颓碓暗韧ぁ⑻ā⒙ァ⒏蠊沤ㄖ群组成。
主楼为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式斗拱的红楼,高9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楼下正门悬挂“五公祠”匾额,楼上挂着“海南第一楼”横匾,楼下大厅内陈列着五公塑像。楼下大厅楹柱上,清人长联高度评价了五位名臣,颇为“第一楼”增辉。长联为:“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主楼右边为学辅堂和五公精舍。学辅堂是浙江名士郭晚秀讲学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学子研习经史词章之地,后改为海南陈列馆。其间陈列有汉朝的铜鼓,明朝铜钟,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瘦金字体石刻《神霸玉清万寿宫诏》碑,苏轼的《临江仙》、《行香子》等3首词和他的平面石刻像,海瑞的手书唐诗四首及其大“寿”字碑刻和铸于元代初年高达1.5米的释迦牟尼铜佛像。
五公祠的东侧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而建的苏公祠。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重修。祠内陈列一批苏东坡诗词碑刻,祠前有碑坊、拱桥、荷池、风亭。祠东有琼园,占地0.67公顷,园内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仙游洞等名胜。
浮粟泉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相传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被朝廷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今儋州市)安置,途经此地投宿,见居民饮城河之浊水,于是察地形而指地曰:“依地开凿,当得两泉。”当地居民掘之,果得清浊两泉,俱甘甜。清为浮粟泉,浊为洗心泉。后人在两泉周围陆续建了苏公祠等建筑。洗心泉在明初湮没。现存的浮粟泉,由琼州知府叶汝兰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改建成方形古井。
粟泉亭已有300多年,由明代知府翁汝遇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始建。动工时,挖地得一刻有苏东坡诗的石砖。此亭因翁汝遇升迁而停建,由继任知府谢继科续建完成。
洗心轩为一长形平屋,原名“食源亭”,因苏东坡一诗而兴建,经历代重修保存至今。
仙游洞是到海南任观察使的朱为潮所建。相传他修琼园时,梦见和宋代海南历史上第一位诗人、道士刘遁在粟泉亭饮酒。刘指亭外说,此地是他出生地遗址,便飞升而去。朱醒后,颇为感慨,在刘所指处建一假山石洞,并依刘遁诗句“仙游洞里杳无人”为假山石洞命名,现假山石洞口“仙游洞”乃朱为潮题。
五公祠东侧还有两伏波祠和拜亭。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副使戴禧创建昭忠祠。维修五公祠时,把两伏波祠迁至现址,现是重修后的两伏波祠,崇祀西汉的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和东汉的后伏波将军马援。两伏波祠前面是造型古朴的拜亭。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五公祠的修缮工作。1954年全面重修,1974年、1984年又两次修整。1994~1996年,又拨款1800多万元,在五公祠游览区内修建高3层,总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的园林仿古建筑——五公祠陈列馆,内设大小展厅10个,以陈列五公史迹为主,同时陈列海南岛历史人文资料,还修拱桥、花圃、绿地等一批配套设施,与“海南第一楼”遥遥相对。
五公祠古迹紧连一片,雄伟壮观,历代骚人墨客多慕名到此一游,故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称,今为海口八景之一——“圣祠叠翠”。解放后,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到此参观,并留下热情洋溢的诗词。现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旅游涉外参观游览点。
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南渡江畔,街长500米,处于美兰机场与海口市区连接的核心位置。琼洲文化风情街是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学术与文化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文化主题风情街,因其区位、资源优势,她为海口旅游增添了一个重要景区,并将成为来琼旅游、休闲、购物的外地旅客离岛的最后一站。
兼具琼崖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四大功能的琼洲文化风情街,将成为海口市新的城市生态名片和海南人的会客厅。
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是在海口市委、市政府、琼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由海口尚道百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重点以黎苗风情建筑风格的30座造型各异、古朴生态的大型展馆为核心,依托园林景观、假山树石、小桥流水为风情街“穿衣戴帽”,着力将她打造成海南最大的旅游商品展示基地,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海口市林业产品展示基地,海南原生态珍稀植物展示基地。
琼洲文化风情街积极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着力引进国际旅游文化元素。街区内设:海南旅游商品展示区、东盟旅游商品展示区、国际风味餐饮休闲区三个功能区。在这里既可以看到海南黄花梨、海南古陶瓷、海南黎锦等本地顶级特产,又可观赏到来自东盟五国的红蓝宝石、玉器、鳄鱼皮工艺品、木雕等艺术品,并可品尝来自泰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风味小吃。
琼洲文化风情街主力开发商东莞富林木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大型防腐木生产加工企业,承揽风情街所有展馆的投资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主力开发商海口绚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海南一家实力雄厚的园林企业,承揽整个风情街的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总投资20xx万元。
琼洲文化风情街主力商家“天涯织女”—黎锦馆,由海南锦绣织贝实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海螺姑娘”—贝艺馆,由海南纨美实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沉香博物馆,由海南沉香文化研究会倾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由海南古陶瓷协会倾力打造;主力商家东盟旅游商品展馆馆主陈奕良先生,生于中国海南文昌,入泰国籍。陈先生携泰清莱中小企业商会加盟风情街,入驻境外商家30户。
20xx年5月20日至26日,“20xx首届海南东盟国家旅游商品中国巡回展”在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举办。参展的商品有泰国根雕、皮具(鳄鱼皮、幸运鱼皮等)、香米,越南红木、黄花梨、牛角梳及缅甸玉石等几十个种类。展会期间,泰国民间舞蹈团和泰拳大师将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全方面展示东南亚的异域文化风情。
这里是别样的购物、休闲、观光、体验场所,在这里您将感受到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意。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离海口市区约20公里,园内及附近有距今2.7万年至100万年间火山爆发所形成的休眠火山口群。其中最大者海拔222.2米,深90米,是世界上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因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是琼北地区至高点。周围还有几十个小的死火山口或死火山眼。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是海南独一的火山奇观,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距海口市区约20公里。火山遗迹天然壮观,乃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方圆10里由36座火山口形成的火山群带,其中马鞍岭尤为突出,山高海拔222.6米,乃琼北最高峰。地下熔洞72个,尤其卧龙洞、仙人洞盛名悠久。这里热带果林和原始植被漫落丛生,自然完美。人类不可复现的火山仙景与建筑大师精心设计的六角形蜂房园林体系巧妙结合,气势宏宇,值得一看。
自然景观
火山口岩洞群
地下有火山岩洞群,是火山喷发的产物,被地质专家誉为颇具规模的火山岩洞博物馆。其中仙人、卧龙二洞最为壮观,虽未开发,但可以进入探观。仙人洞距马鞍岭火山口4公里,洞口玄武岩上有“石室仙踪”石刻引人注目,该洞中又有洞,人们在50年代清理洞中泥沙时,发现类似斧凿的磨光石器,可能曾经是人类祖先穴居的遗址。卧龙洞距仙人洞不到1公里,洞长3公里,高7米,宽10米,可容万人。火山口公园为中国’96世界旅游日(海南)主会场,已经按照火山岩浆流向修建了登山道。
火山口马鞍岭
关于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凡,
与勤劳朴实的农夫春腾结为夫妻。凶恶的火妖知道了
将仙女劫禁在火山洞里,春腾决心同火妖决斗,灭火救妻。他天天在山谷里苦练功夫,呼风唤雨,声音响彻云霄。春腾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和众神仙。玉帝派个神仙教给他对付火神的法术。山岭神把两座大山炼成两个水缸,把一棵参天宝树炼成一条扁担,一起送给春腾;风雨神给春腾指引水源。春腾挑回两潭四池的水,来到马鞍岭时,火妖发觉了,作起法术,使春腾怎么也挑不起两缸水。春腾急中生智,飞脚把扁担踢开,扁担平稳落地,变成象“一”字的一条山岭,正好压住火妖的脖子,另一只脚踢破水缸,顿时风雨大作,降服了火妖,救出了仙女。从此,这块地方百里平安,万物生长。后来,两个水缸变成两个山岭,这就是今天的马鞍岭。
景区特色
石山火山口已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态园林、特色建筑的主题公园。这里的火山生态广场、气势恢宏的登山道、千姿百态的古树长廊、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口遗迹,还有那纯朴的乡土风情、特色的手工艺品、山乡美食等,已成为省城近郊的旅游热点,是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之一。 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迎合了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充分利用宝贵的火山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该公园六角形蜂房组织的园林规划,体现出现代气魄,火山石台阶,蜂窝火山石铺设的路台具有地方特色。已建好精美的火山门、优雅的花园路,美丽开阔的中央广场,特色火山风情区;有清朝道光建造的山神庙,罕见的野菠萝群,山顶观景道,景台,可浏览海口市高楼林立的雄姿,远眺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遥望海南中部的五指山,探险万年火山洞等。当今的火山口公园象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任君欣赏。 公园附近有荔湾酒乡等著名餐饮点,可品尝风味独特的石山羊宴。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以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自然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而驰名中外。同时,她也是海南建省20周年第一亮丽品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品牌和海南旅游系统创先争优标杆企业。
1984年12月,三亚市正式成立天涯海角风景区管理处,由三亚市旅游公司管理天涯海角事务。天涯海角游览区里的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慕名前来。
“天涯海角”原是用于表达旅人客居异乡的惆怅情结。经过千百年来承前启后的积淀,这一已经积聚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其间的意趣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等诗句中可见一斑,而天涯海角游览区则承载了这一曼妙的文化意象。
清康熙五十三年(1720xx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在此石刻的东南面,还有另外一块剖石,代表三亚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而“海判南天”石刻则代表这里的北极高度。
清雍正年间(1720xx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除以上几处奇石外,与“天涯”、“海角”石相隔不远的“南天一柱”也是景区内一大自然奇观。昂然挺立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颇有伟岸巨人般的凛凛风姿。展开1990版2元人民币的背面,您会发现这精彩撼人的石景竟深入在华夏儿女每一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中。
文化的厚重与美丽的风光使天涯海角游览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地。1982年,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也正式成为海南及三亚旅游绕不过的地标景观。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南端火炬传递、20xx年的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三亚首传终点站传递、世界华人运动会南端圣火采集仪式及“爱国歌曲大家唱—海南篇”等大型庆典盛会均在天涯海角举行。天涯海角真正走向了世界,走向了国际。如今,“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和“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等大型赛事,又使这里成为情侣们表达忠贞爱情的圣殿和模特们展示美丽风采的舞台。
随着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天涯海角游览区越来越富有现代、浪漫、时尚的气息,前往此处游览的游客将体验到更多欢乐、浪漫与温馨。
五公祠号称“海南第一楼”,位于海口市东南方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6.7公顷。清光绪十五年(1889),海南人民为纪念唐宋间被贬谪来海南岛的唐朝名臣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而建,遂有“五公祠”之称。
五公祠由主楼以及两侧的苏公祠、学辅堂、五公精舍、观稼堂、伏波祠、浮粟泉、cwNB236?酌亭和琼园等亭、台、楼、阁古建筑群组成。
主楼为一座二层木质结构式斗拱的红楼,高9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楼下正门悬挂“五公祠”匾额,楼上挂着“海南第一楼”横匾,楼下大厅内陈列着五公塑像。楼下大厅楹柱上,清人长联高度评价了五位名臣,颇为“第一楼”增辉。长联为:“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
主楼右边为学辅堂和五公精舍。学辅堂是浙江名士郭晚秀讲学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学子研习经史词章之地,后改为海南陈列馆。其间陈列有汉朝的铜鼓,明朝铜钟,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的瘦金字体石刻《神霸玉清万寿宫诏》碑,苏轼的《临江仙》、《行香子》等3首词和他的平面石刻像,海瑞的手书四首及其大“寿”字碑刻和铸于元代初年高达1.5米的释迦牟尼铜佛像。
五公祠的东侧是为纪念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而建的苏公祠。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又多次重修。祠内陈列一批苏东坡碑刻,祠前有碑坊、拱桥、荷池、风亭。祠东有琼园,占地0.67公顷,园内有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仙游洞等名胜。
浮粟泉有“海南第一泉”美称。相传北宋绍圣四年(1097),苏东坡被朝廷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今儋州市)安置,途经此地投宿,见居民饮城河之浊水,于是察地形而指地曰:“依地开凿,当得两泉。”当地居民掘之,果得清浊两泉,俱甘甜。清为浮粟泉,浊为洗心泉。后人在两泉周围陆续建了苏公祠等建筑。洗心泉在明初湮没。现存的浮粟泉,由琼州知府叶汝兰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改建成方形古井。
粟泉亭已有300多年,由明代知府翁汝遇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始建。动工时,挖地得一刻有苏东坡诗的石砖。此亭因翁汝遇升迁而停建,由继任知府谢继科续建完成。
洗心轩为一长形平屋,原名“食源亭”,因苏东坡一诗而兴建,经历代重修保存至今。
仙游洞是1916年到海南任观察使的朱为潮所建。相传他修琼园时,梦见和宋代海南历史上第一位诗人、道士刘遁在粟泉亭饮酒。刘指亭外说,此地是他出生地遗址,便飞升而去。朱醒后,颇为感慨,在刘所指处建一假山石洞,并依刘遁诗句“仙游洞里杳无人”为假山石洞命名,现假山石洞口“仙游洞”乃朱为潮题。
五公祠东侧还有两伏波祠和拜亭。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副使戴禧创建昭忠祠。1915年维修五公祠时,把两伏波祠迁至现址,现是重修后的两伏波祠,崇祀西汉的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和东汉的后伏波将军马援。两伏波祠前面是造型古朴的拜亭。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五公祠的修缮工作。1954年全面重修,1974年、1984年又两次修整。1994~1996年,又拨款1800多万元,在五公祠游览区内修建高3层,总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的园林仿古建筑——五公祠陈列馆,内设大小展厅10个,以陈列五公史迹为主,同时陈列海南岛历史人文资料,还修拱桥、花圃、绿地等一批配套设施,与“海南第一楼”遥遥相对。
五公祠古迹紧连一片,雄伟壮观,历代骚人墨客多慕名到此一游,故自古有“琼台胜景”之称,今为海口八景之一——“圣祠叠翠”。解放后,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先后到此参观,并留下热情洋溢的诗词。现被列为全省第一批旅游涉外参观游览点。
三亚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的南山山麓,始创于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自古因其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三亚大小洞天自古留下了众多名人胜迹。唐代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曾于第五次漂流至南山大小洞天海岸登岸,留下千古史话;宋末元初我国棉纺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在这一带采棉纺织,并从这里登船离岸,把崖州的植棉技术和棉纺技术传播海内外;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曾在此-和传法布道,使大小洞天从此与道家有了渊源……。
三亚大小洞天超凡脱俗的风光,也吸引来了无数古今名人,留下了大量赞美华章。1962年,郭沫若同志到此游览访古,写下了《游崖县鳌山》一诗,并镌刻在小洞天旁。1993年4月17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同志莅临视察并题词:“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1994年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景区题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三亚大小洞天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天工造化的山海形胜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已形成了六个游览区域:彰显古代道迹仙踪的“洞天福地”区域,发掘长寿文化的“福寿南山”区域,宣传中华龙文化的“南海龙王”区域,揭示古崖州文化渊流的“摩崖题咏”区域,以滨海自然风貌为主题的“山海奇观”区域,展现1.4亿年前生命世界的“三亚自然博物馆”,共有50多个游览景点。三亚大小洞天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是一个以古崖洲文化为脉络,汇聚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与龙文化,融滨海风光、科普教育、民俗风情、滨海休闲于一体的国际化旅游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