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数学成绩迅速提高?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才能让数学成绩迅速提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怎样才能让数学成绩迅速提高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笔者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2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指导学生使用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
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3培养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教学任务从“教”转化为“导”
(一)引导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无学习目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中目标要求的,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划分成不同层次能力,并启发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反馈矫正自己学习情况,查缺补漏,从而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对学生培养目标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在制定目标前先要使学生对教材和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分析、不同的学生能制定不同的目标,只有这样,学生对自己学习才有自信,而不能目标太高或太低,脱离自己学习的实际,这样才会使学生一方面顺利完成自己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学习中培养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专家认为,在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中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提出问题,其次才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敢问、好问、善问的好习惯,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提问题、问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提出产生疑问的问题,而学生自己一旦提出问题,一定会去积极思维,想尽一切办法,自觉的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能力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培养,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总结,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探索,以此来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与讨论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的给予提示,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这也就充分地体现了教师本身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习产生好奇心,这也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主要方式。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进行多思考,以此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适当地运用初中生的特点,其对事物的好奇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掌握。此外,还应该注意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4数学兴趣教学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学生亲自参与比教师的灌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操作,所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灌进去的知识牢固得多。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智力。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内化为自己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并用,增加了感性的认知,从而能很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创设竞争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竞争比赛的学习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把知识的学习融入竞争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了思维。学生主动去探究,有渴望成功的要求,促使学生之间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
学生在竞赛中,思维活跃,精神高度集中,学习知识更加深刻,学生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之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口算比赛、抢答比赛、接龙比赛等。同时,教师要用言语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看谁的练习做的最多”“看谁的解法多”等,对优胜学生要给予表扬,奖励小红花等,对落后的学生要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