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习网考试资料考研资讯内容页

考研跨专业考研常见的疑问

2022-03-19 15:20:01 考研资讯

  考研跨专业考研常见的疑问

  每年的考研大军中,有超过半数都是跨专业和往届的考生,虽然经历过考研复试,但是作为不同的身份参与,大家不免内心有所疑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跨专业考研指南攻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跨专业考研8大疑问

  1.在每年的复试中,跨专业的考生多吗?大约能占全部参加复试考生的多少呢?

  答:跨专业的比较少,一般都是专业相关的,一点不沾边或者只沾一点边的比较少。

  2.导师一般喜欢跨专业的学生吗?鼓励学生跨专业考研吗?

  答:我们专业景观与区域生态学不太喜欢跨专业的学生。

  答:这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从事的课题有关,在从事交叉学科或者交叉课题时,学缘结构就不能太单一,会非常希望有急需的相关专业考生跨过来。

  3.导师对跨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会不会有所顾虑?

  答:这几年,数量分析对经管类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学生如果一点都不会肯定会受影响的。不过,出身理工科的学生一般都不会有过大的问题。

  答会有所顾虑,尤其涉及到实验技能等需要训练的技能。

  4.在什么情况下,学生跨专业考研比较合理?

  答:学生对所报考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反面来讲,导师比较不喜欢的是原来专业根基都没有打好,跨专业的专业知识也掌握得非常不好的学生,仅仅是为了短期利益例如就业而跨专业报考。

  答:用自己的本科基础和所跨的专业结合起来,这样会更有优势,很多物理、化学出身的人,在生物学研究方面获得诺贝尔奖,就是用本身物理、化学的优势去做生物。

  5.跨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难免不足,可能只是学了考研的几门课程,导师提问问题的时候会不在这方面“手下留情”和“科班”出身的学生区别对待呢?

  答:对跨专业的学生,导师不会问一些偏难怪和比较边缘的知识,不会问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知识。

  答:对这两类学生,导师的心理预期不一样,要求自然会有所不同。同样一个问题,导师给“科班出身”的学生打60分,若跨专业的学生答成这样,可能就是85分。

  6.在往年的复试中,往届生多吗?能占多大的比率呢?

  答:有往届生,但还是应届多。

  7.您喜欢往届生吗?

  答:不太喜欢。因为我们林学类专业,学生本科毕业之后改行的比较多,时间一长专业基础就丢掉了,这类考生一般基础比较差,培养起来难度比较大。另外,可能功利性太强了,很多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力等。

  答:喜欢一个学生,不会因为是应届还是往届,而是学生读研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是否与导师一致。往届生,因为工作过,可能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工作和学习的差别,表现出来的学习愿望可能更强烈,有时反而更占一些优势。

  答:我喜欢工作了2-4年的学生,至少也要在一个单位工作1年以上的往届生。这样的考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阅历,知道读研对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更珍惜读研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只工作了几个月甚至几天就离职来考研,可能只是为了逃避工作甚至社会,而不见得真的喜欢读研。

  注:导师们的回答不尽相同,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导师担心的是往届生工作几年把专业基础都忘光了,从而不好培养,而不是必然不喜欢往届生。

  8.导师会不会介意往届生的年龄?

  答:一般对年龄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年龄太大,老师会有一些迟疑的。年轻不怕,15岁大学毕业都没问题。二十二三岁,二十四五岁,比较正常的年龄,这都不会有问题。但是考生要是三十岁以上,导师还是会有顾虑的,上限还有要考虑一下的。年轻的学生不怕失败,敢于和导师做一个时间很长的课题,但是年龄偏大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勇气就有所欠缺。

  不过,不同的专业方向不一样,因为往届生有往届生的有点,工作踏实,比较珍惜机会和时间,不是探索性很强的方向、课题,有些导师也会喜欢年龄大的学生。但探索性强的方向,专业,一般不会招年龄大的学生,年龄小的学生的精力和创新性思维确实普遍好于年龄偏大的往届生。

  考研跨专业考研须知

  一、慎重选择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供求的影响,文科类的法律、工商管理、金融经济、MBA、会计,理工科类的医学、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社会需求量比较大,找工作普遍比较容易,待遇薪水也比较高,属于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通过最近几年的报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专业报考的考生往往很多,竞争十分激烈。

  考生在报考专业时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准确地为自己定位。部分专业总体的报考人数很多,但并非所有学校的竞争都很激烈,考生应该全面分析,不宜仅以报考人数来判断专业的冷热程度和竞争激烈程度。而且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大众的潮流,报考所谓的热门专业,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准确地为自己定位。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1、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2、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二、审时度势

  首先,应选择喜欢的专业。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可能将决定一生所从事的职业。

  再者,尽量选择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大学打下的良好基础,将有助于研究生阶段的进一步学习。

  最后,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实力。只有既认清形势,又认识自身实力,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成功概率最大化。

  在此,提醒大家要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三、立刻出击

  一旦决定了报考哪个专业哪个学校,就马上着手,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影响学习进度和自己的信心。考研很忌讳消息闭塞,要自己主动搜集信息。包括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历年录取比例、考试科目、专业课参考书、报名时间、报考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在学校的研究生网站上都能找到。其他的包括政策变化、复习指导、历年真题,也是可以在一些大的考研门户网站找到,考研教育网就是其中一个。经常关注这些网站就可以了。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联系考上的师兄师姐,讨教一些复习经验和校内消息。

  四、全力复习

  首先,研究历年试题,自己划重点。历年试题非常非常重要,报名之前即11月初,一定要把学校相关专业的历年试题弄到手。这需要积极调动网络资源,自己能下载的下载,能买到的去买,最后一招:求助师兄师姐。这时提出的请求也一样要尽可能明确。

  其次,为考试做准备,掌握专业答题习惯。在剩下的两个月当中,一定要找点时间去学校的自己要考的专业宿舍混混,目的是了解专业答题有什么惯例、有什么特殊要求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随便哪个学校都行,自己方便找的、正规的大学就可以;当然,方便的话,最佳选择就是所考学校研一同专业学生宿舍,这样就不仅了解试题情况,还可以挖掘更多这两个月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就是复试了。关于导师是否要找,各有各的说法,能找到最好,没找过的也不用惴惴不安。相信自己最重要。最好去听报考院校老师做的专业课辅导课,或者联系一下同校同专业师兄师姐,向他她们了解一下复试情况及注意事项。

  跨专业考研过来人需要步步为营

  一、考研数学:

  反复做题,不怕打击

  我考的科目包含数学,这也是我跨专业考研的一个难题,毕竟我学的是数学B,而考的是数学C,难度自然是有的,所以在保证整体计划有序进行的同时,我在数学复习上下了很大功夫

  4月-5月/6月:只看教材,当时看很多学长学姐推荐配套标准全是一起看。本人因为很多都没学过,看了一周特别打击,而且进度很慢。这个阶段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高数上下册看了一遍,书上例题看过一次后又做了一遍,很多推导自己也写了一遍大部分证明是对着书抄,但是印象很深刻。课后习题开始的时候有做,进度太慢后来放。

  线性代数和概率书看了一遍,书上例题反复做了好多次。概率论是专业课,尤其是数理统计部分,所以花的比只考数一的同学时间长1周。

  每天数学的复习时间占了8-10小时。1个半月时间完成。

  6月-8月:6月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始看标准全书。看一章教材,看一章标准全书。标准全书例题看过后,对着再做一遍,难题看一遍抄一遍做一遍。学习方法,模仿标准答案本人只做了例题,后面习题没做,而且始终都没做过。

  每天数学的复习时间4-5小时。50天左右时间完成。

  8月-9月:上考研班,晚上回来把当天讲过的部分看看,建议找伴一起复习,很多笔记会来不及记下了。晚上回来补充完整笔记,不会的东西互相讨论。老师说过的重点在标准全书上标记出。

  9月-10/11月:反复做标准全书上的例题,本人这一个半月标准全书看了3遍,例题做了2遍。不熟习的概率和解释一定要查课本。

  每天数学复习时间占4-5小时。

  11月-1月8日:本人从10月下旬开始做数学真题,第一遍做的时候,填空选择还可以。大题要么无从下手,要么解不全。平均成绩不到80左右。第一遍要按照年份做,1天做题,1天看解答。一周做3年的。一个月做完第一遍,当时感受“绝望”。第二、三遍按章节做,先看标准答案抄一遍,再自己做一遍,其实有点背诵的嫌疑,主要是掌握方法和规范,3周可以完成,12月中旬可以完成。第四遍,按章节自己做,不会做标记,抄一遍再做一遍,本人1月1号完成。第五遍,之前会做的题目对着标准答案抄一遍,有标记的题目先抄一遍再自己做一遍。

  每天数学占用时间3-4小时。只做真题,不要做模拟题。步骤要标准,到最后我发现自己的解答和参考书上的一模一样,连换行都一样了……

  二、考研专业课:

  掌握课外延伸突破跨考瓶颈

  5月-6月:在看完线性代数后开始看运筹学,硬着头皮看下去,虽然看了也不知道书上说的是什么;书上的例题尽量看懂后就抄,本人第一轮把书上的例题抄了2遍,推导抄了一遍。概率论:概率论部分按照数一的要求复习,数理统计部分不要被公式,反复看公式的推到过程,看懂后看着书推导一遍。

  每天复习时间2-3小时。

  7月-9月:在考研班开始之前,运筹学书再看一遍,同时书上例题再抄一遍,做一遍。课后例题自己做一遍,格式要严格按照书上例题的格式。参考书的答案很多是错的而且格式也不标准,不要参考。课后习题只是为了练习速度和做题的规范化。概率论的数理统计部分也按同样的方法。概率论部分除了按数一的要求复习之外,本人把书上的例题和推导抄了一遍。

  每天复习时间4-5小时。

  10月-12/1月:1月开始做真题,10年的。网上可以买到答案。会发现每年出的题目很类似,反复练习就可以。这期间真题本人做了5遍,书上的例题做了5遍。其实很多真题就是书上例题。运筹学很容易忘记,需要反复练习。

  每天复习时间2-3小时。

  附注:最近几年的运筹学会出一道书上没见过的题目,复习时候要掌握书上公式推导的思想。这对跨考的同学可能就是专业课的瓶颈,以本人为例,这部分我没有掌握,专业课分数是118,如果可以突破这部分,可以提高20-25分。可以考到135-145之间的这个分数。希望学弟学妹引以为戒。

  三、考研英语:

  避开误区贵在坚持

  本人英语成绩很一般,而且发现自己复习到了后期存在误区,希望学弟学妹敲警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5月-7月这段时间,本人每天复习时间2-3小时,主要是背单词和看阅读。建议这段时间基础一定要打扎实。

  8月-10月做真题的阅读,第一遍做的时候平均每篇错1-2个,及要错6到8个左右的阅读,发现身边同学都是一样的,无论是英语很好的同学还是英语很差的同学,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学弟学妹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气馁!真题建议买2套,一套上面不要做任何标记。方便反复阅读。上过辅导班之后,做英语的其他部分的真题,建议是按模块联系,即集中一段时间联系翻译,一段时间新题型等等。预留4套真题,2套奇数年2套偶数年

  这样坚持下来发现很有收获,本人到10月结束的时候,预留的真题做了2套,一套78分左右,一套83分左右。作文是按中等水平打分的。相信学弟学妹按这样的进度坚持下来英语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问题出在10月之后,由于自我感觉良好和政治的复习,到12月这两个月几乎放弃了英语的复习,除了上考研班,12月练了1个月的作文,反复做了8年的阅读。等到了12月下旬再测试自己的英语时候已经是60多分的水平了。所以希望学弟学妹吸取教训,重视英语的复习,持之以恒。

  四、考研政治:

  正确的方法和足够的时间等于高分

  考研政治的复习建议正式复习是从大纲发布之后开始,但是推荐政治报辅导班的时候要全部都报,及基础+强化+冲刺+点题。本人政治83分,正式的复习是从10月开始的。正确的方法和足够的时间,政治就一定可以拿高分。

  3,4月份会有政治的基础班,大概对政治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有个了解。

  到考研班开始前,如果时间允许建议看看前一年学长学姐的强化班讲义。跨考的同学建议把时间多花在数学和专业课上。

  8月上考研强化班,建议和一起复习的同学报不同的考研班,本人和一起复习的同学10个人左右,分别报了4个不同的考研班。复习的讲义和资料都是共享的。建议一起复习的人当中不要包括同样学校同样专业,否则无法资料共享。

  9月底-11月中旬,大纲看3遍,第一遍只看,不做题。分块解决。例如哲学看1遍后,看第二遍同时买一本习题,都是选择题,看第二遍的时候做。将题目答案的出处在大纲上标识,方便复习。第三编看一章大纲,复习一遍习题。这样大纲看了3遍,习题做了2遍。

  11月-12月中下旬,可以自己总结,可以用考研班的讲义。本人用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背诵考点一书,网上买的3色印刷版。此书把大纲进行梳理总结,像是一本笔记。建议大纲熟习之后再看,否则没有效果。此书看了5遍。同时做真题,同时5年真题解答题的答案抄了3遍,主要是掌握大题的规范和思路。上时政课,每天晚上睡觉前把上课的讲义和室友互相提问,这种方法记忆特别深刻。

  每天保证政治复习4-5小时。如果有没法逃的课就看政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看政治,没有必要背诵。看的次数多了自己就可以大概的说出来了。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跨专业考研必须要步步为营,因为跨专业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从一个学科跨入一个不熟悉的学科直至到相当的熟练,并考入不错的学校,不付出绝对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和我一样跨专业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扎扎实实把每一步做好,相信大家最后会和我一样考上自己梦寐的学校。

猜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