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高二起步很重要
数学是大家比较看重的一个科目,也是很多学生考试的痛,特别是文科生。
从这位家长反映的问题来看,成绩上不去基本上是学生做题慢,计算能力差,因为平时的考试基本上按照高考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们的熟练程度。之所以参加辅导也不见效果,因为补习机构不可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高考的题量是固定的,难度系数也是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来说,12道选择题,四道填空题,六道解答题,比较难的就是选择的后两题,填空的后两题,解答题的20题解析几何和21题导数两题,最后一题是选做题,只要不选平面几何证明,按我们平时的训练水平拿满分问题不大。
高考考试是两个小时,如果想要得满分,那么前八题应该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答完,小题应该是在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内答完,比较容易的解答题在四十分钟内答完,最后两题在半小时答完,有五分钟时间检查一下。
开学考试表明,学生普遍害怕的就是计算,入学考试有关面积的最值是假期作业原题,我查了一下,拿到12分有11人,11分的17人,10分的19人。这是模仿今年高考的变式题,把椭圆改成圆,也是必须要过关的题型。要拿下这个题目看胆商,需要一定的意志品质。
如果学生的数学水平是中等程度的话,分配的时间就不会按照满分去做,高考时能做到答135分的题,得到120多分,会的分都拿到手就可以。这样,选择填空题分配的时间就是五十分钟,尽量不放弃,解答题放弃后两题的后两问。这样算来,小题简单的,一分钟就要答一道题,中等题,两分半答一道题,难题绝对不能超过五分钟,超过了,就只能放弃了,解答题,简单的,要在十分钟内做一道,麻烦一点的,十二分钟到十五分钟也需要答一道题,如果不是按照这个时间来答题,题就答不完,不答的题上哪里得分去?
所以,平时学生做练习时,不光看能不能做出来,还要看是不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之前,我带19班,要求学生们做题时,要看看时间。人家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必须要在90分钟完成,因为将来参加高考,熟练程度不够,会答的题没时间答,一样不会有好分数。
不过,有些学生好像平时做题时,很少给自己规定时间,做作业没有一个好习惯,松松垮垮,磨磨蹭蹭的,经常溜号,做数学题草算纸书写非常凌乱,错了都没办法检查,做题慢了也不多练几遍,直到练习熟练为止。
还有家长所提到的,边做作业边用手机找答案,这是效率最低的做法。因为在家学习找不到老师问,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会的先跳过去,等到会做的全部完成再来查答案。而且答案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想到的要用笔做记号。
有同事的孩子今年高三,来咨询我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我看了她几次的暑期考试试卷,建议练好“三板斧”,同时放弃解析几何的后半题。
其实,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她计算太慢,三分钟该算出来的题,需要算五六分钟,甚至要算十多分钟,可还是算错了,算到后面自己已经没有任何信心了。
解析几何的最佳训练时间是在高二,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所以,孩子高考要上130分,分水岭就在高二。不要等到高三才想拼,来不及的。
孩子高三有那个时间,还不如把能得分的题练的熟练更熟练些,离高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拿大量时间练压轴题真是不值得了,练了也未必能得到。
暑期家访时,也有孩子提到了这个问题,自己平时作业很认真做,连C层的也不放过,结果虽然耗了很多时间,数学还是考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以我以前的经验看,这个策略对于现在的数学吃力的学生也是很有效的。
入学考试后,13班的立体几何答得很不好,我告诉他们还有机会拿高分。等到2-1的空间向量的学完后,空间直角坐标系一建起来,立体几何题基本上势如破竹,唯一的障碍就是计算能力。
高一在平行班教学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把C层的题目改成基础题,但有的学生挖空心思偷懒,总想少算几道题,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点和东杰段长的教学异曲同工,她有时补充增加的题目也都是基础题,学生对她敬畏有加,不敢不做。结果每次考试下来,基础题的得分就把其他班级甩开了,成绩就上去了。
我以前跟学生说,谁都不爱算,但是你们不算不行,数学哪道题不需要算,不算就别学数学了。
高二年学的知识点多,杂,难度大,计算量大,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大,只能有所侧重才能学好。学到什么程度行,平时就拿高考的标准来衡量,不用等到考试才知道自己没学好,平时没做好,考试能做好吗?
数学家陈景润谈数学学习方法
在中学,数、理、化是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数学学不好,那么物理、化学也不可能学好。在理工科大学中,数学更是一个基础。在工农业生产中,我们都希望能够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例如,在现有条件中,如何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使产量最好,使消耗费用最小,而又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就存在有大量的数学理论和计算问题。所以,数学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并且应该起很大作用。
有的同学问我学数学有什么“秘诀”?我觉得学习上没有捷径好走,也无“秘诀”可言,要说有,那就是,首先要有决心、信心和恒心。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逐步有所提高。在学习中不可平均使用力量,而要把劲特别用在一门新功课,一个新篇章的开头,用再最基本的内容上。例如,一个中学生加、减、乘、除经常算错,那他就不可能学好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化学等课程。所以加、减、乘、除,就是一个基础。打好扎实的基础,要循序渐进,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只有把前面的基础打牢,才好进入后一步,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学得扎扎实实,才可能逐步提高,最后才有希望达到科学的顶峰。
第二,要注意独立思考。拿数学来说,它是一门着重于理解的学科,在学习中要防止不求甚解的倾向,一定要勤分析、多思考。对每部分内容,每个问题,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多想想,要善于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另外,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要先自己认真地思考一下,这样就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地请教别人,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更大的帮助和锻炼。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刻苦钻研,要做到专心致志。例如,有些同学,一边看电视,一边看数学书或算习题,这样的效率一定是很低的。所以,不论复习、做题、阅读参考书籍都要精力集中,要争分夺妙,切忌分心。学习中还要养成严肃认真、踏踏实实的好学风,不要好高鹜远,更不能夸夸其谈。
第四,知识面要宽些,基础要打扎实。前些年,在学习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同学以为学好数理化就行了,至于语文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有的理科大学生数理化还好,但写实验报告文理不通,错别字很多,这样,即使你很有创造性,别人还是看不懂。数理化固然重要,但语文(包括外语)却是各门学科最基本的工具。语文学得好,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了,就有助于学好其他学科,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思路的敞开。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体会,供同学们参考。